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移动教学研究 [PDF全文]
(浙江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23)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径,催生了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新模式。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课下学习、课上展示、平台互动”的教学理念,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移动教学微模式,覆盖微目标、微课程、微班级、微语料、微课堂、微考核、微竞赛以及微生活等模块,为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反思。

Study on College English mobile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GAN Y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Zhejiang,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ra and mobile internet, has opened up a new route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reeding a new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mobile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era.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upholding the teaching notion of “learning out of the class, presentation in the class and interaction on the platform”, this paper explored a micro-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mobile teaching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covering micro-objectives, micro-courses, micro-classes, micro-corpuses, micro-classrooms, micro-assessments, micro-contests, and micro-lives, conducive to providing an effective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refl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人,较2016年底增加5 734万人。手机上网比例持续上升,这意味着中国进一步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全媒化的深入发展,对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尤其是听说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亟需面对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强调,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1]。自2014年9月开始,针对跨地域两校区教学需要,浙江科技学院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关于微信平台与大学英语移动教学,张晓丹[2]、徐晓靓[3]从学习模式,高丽梅等[4]、王方维[5]从学习平台、策略构建,周俊宏、赵雪等[6-7]从实证评价,魏雪峰等[8]从实践展望等角度开展了研究。与这些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微”模式,为开展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反思。

1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旧存在着“重课堂,轻课外; 重读写,轻听说; 重学习,轻利用”等现象。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工具,如PPT、电子白板等,学生较少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导致其移动阅读及学习受到限制。笔者曾下发1 000份问卷,面向浙江省属高校2014-2017级在校生开展大学英语学习问卷调研,收回各类有效问卷987份。据此调研结果统计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水平不平衡。学校实施大学英语教学“选课制”,学生可自主选教师,但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总数受到学校编制的限制,加上每位教师所选学生人数有限,选课时“抢课”现象突出,学生往往选不到自己喜欢的好老师。部分学生反映,因为缺乏高水平教师的引导,导致对课程的兴趣一般,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学生个体差异大。随着学校生源质量的日益提高,新生入学英语整体水平也逐年提高。由于各地高考政策导向不一,不同生源地学生的水平差异,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能力等个体差异比较大。同时,大学学习环境宽松,英语课堂教学学时减少,课后学习主要依靠个人自觉,给整体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带来了压力。三是语言实践机会少。听说能力训练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一一进行纠正。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训练,加上平时缺少交流机会,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随着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机会的增加,如何快速和有效过好“语言关”,成为学生可持续成才发展必须掌握的“金钥匙”。

面对教师能力水平、学生个体差异和交流实践机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工具,积极完善教学模式,以适应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各种变化。

2 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移动教学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新鲜事物,青年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而发生根本变化。

2.1 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起源于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建构主义理论进入中国并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9]。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为自己学习负责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活动,而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10]。关于学习条件,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其一是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作用; 其二是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其三是注重协作学习,强调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及互相学习; 其四是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为教育者提供丰富的资源[11]

建构主义理论与语言学习规律不谋而合。语言的知识结构是开放的,它会随着输入不断地改变原有的形状,形成新的结构; 而新的结构又在下一次输入时成为基础,达成又一次建构,产生新形状。英语语言学习就是学习者接触、同化输入新的信息,与已有信息重新建构的过程。接触、同化的进程中需要学习者主动建构,而不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

2.2 微信移动教学新平台

微信平台凭借其多媒体、即时性、互动性的优势,在大学生群体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大学生利用微信平台获取信息、进行个性表达和相互交流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的一种普遍现象[12]。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首先,构建真实情境。微信平台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输入输出,调动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实现英语视听读写说的情景化教学。通过实际情境的复现,让学生能够在既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去索引和同化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让既有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13]。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的实践应用是缺少方法和缺乏概念的。只有在情景化使用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英语,真正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真正体会英语的实用价值。

其次,实现移动课堂。微信平台可自由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即时英语学习,训练英语语感,达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个性化移动学习体验。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简单地“填压”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获得建构知识的意义。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一个微信客户端,就是一个专属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师生“一对多”模式下教学内容“一刀切”的短板,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再次,增强互动交流。微信平台的社交媒体属性形成开放的互动监督氛围,学生能够相互了解英语学习情况,及时自我改进完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合作与竞争。在交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彼此在英语理解上的论证和补充,潜移默化提升建构效果。对英语学习而言,一个良好的“共习”氛围,往往比“自习”更有效,在相互交流中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态度。

3 大学英语移动教学的微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教学移动教学“微”模式,微信贯穿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以及学习评价四个阶段[14],按照“课下学习、课上展示、平台互动”的教学理念,以微信平台为载体,从微目标着手,设定微课程,组建微班级,收集微语料,打造微课堂,实施微考核,设计微竞赛,融入微生活,扩展大学英语教学的时空和资源,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1 建立微目标

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是第一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根据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现状,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从微信平台的特点出发,课程分为基础课、提高课、发展课三类。基础课教学目标着重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营造“第二课堂”浓郁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课堂中你说我听的固定模式,对课堂中难以消化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以弥补英语基本听说能力短板。同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开展提高课,设计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如学术英语的阅读技能、词汇和语言结构,学术英文讲座的听力技巧、学术英文写作的方法等,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专业水平。另外,还可根据学生自我期望、学习兴趣,如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大学英语考试(CET)等,考研、出国留学、进入外语环境工作等,开设各类发展课,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将英语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建立可行性计划,以促进学生未来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

3.2 设定微课程

完成基础课、提高课、发展课的微目标设置后,就可安排便于实际操作的英语学习课程表。首先,落实基础课的“规定动作”,即开展有固定时间、固定频率、固定内容的固定微课程,对课堂内容进行消化巩固。其次,安插提高课的“提高动作”,将英语课程与学生本专业合理对接、嵌入结合,实现英语课堂与专业课堂的“双赢”。同时,演练发展课的“自选动作”,可不定期的开展微信“CET英语角”“商务英语沙龙”“模拟联合国”等线上互动,让学生间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源。

3.3 组建微班级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微模式离不开系统有序的组织结构--微班级。微班级主要以微信群的方式组建,分配角色任务,包括:微信班主任--通常由教师担任,发起课堂教学,编写教学材料,主导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目标等; 微信助理班主任--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担任,处理微信群的日常管理与微信公众号维护等事宜,发布通知以及组织考核竞赛等,以保证微信第二课堂的正常开展; 微信学生管理员--进行英语学习的活跃用户,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微信平台在线互动英语学习。

3.4 收集微语料

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将丰富多彩的微语料资源,如语音、词汇、图片、视频等发送至微信班级群和公共平台,或分享到朋友圈供学生查看和学习。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三单元课文B《Cultural Differences in Western and Japanese Decision-making》涉及广泛的多国文化对比,教师在课前预习中准备相关视频音频资料放入微信平台,供学生开展讨论。再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52班公众号中,设置自动回复功能,将一些普通字典没有收录的计算机专业词汇收入,学生只要输入关键字母即可自动查询相关单词的释义。又如教师在英语考试助手公众号上按照学习计划推送每日单词复习表,方便备考CET的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根据学习进度开展复习。

3.5 打造微课堂

有效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语言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注重知识的灌输,强调语言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认知意愿没有被充分调动,同时也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接受新知识进度较慢,效率比较低下。在微信平台相对轻松的社交环境下,按照“课下学习、课上展示、平台互动”的教学理念,教师提前导入课堂内容,课堂教学侧重展示,微信平台强调课前和课后互动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同时,借助“千聊”“荔枝微课”等直播插件,微信平台能够实现无时间地点限制的在线英文讲课,既能参与直播,多人沟通,又能反复观看,温故知新,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其英语应用能力。

3.6 实施微考核

基础课后考核学生单词的正确发音、课文重点语句朗读情况,利用微信平台即时语音输入输出功能,将学生练习的音频发给教师,教师即能听出学生存在的发音问题,指出错误,及时纠正。也可将音频发送到微信群中,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考核,构建“师生-生生”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课考核引入打卡计分模式,将学生观看专业英语讲座次数、查询专业词汇数量,使用英文数据库检索频率等后台数据使用量作为考核条件,以积分排名的方式作为考核依据。发展课考核以任务型考核为主,按英语学习任务完成进度为指标,如在30天中完成100个单词和句子记忆的完成率,在朋友圈中“晒”出背诵软件(如百词斩等APP)的成绩与坚持时间,以统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与效果。

3.7 设计微竞赛

结合目前95后学生热衷于把自己置身于网络,依靠人气找寻认同感,成为“网红”的心理,教师可以设计某一主题的趣味英语竞赛,形式以录制英语脱口秀、美剧模仿改编、英语小品等,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将最终成果上传至微信公众号推送,以投票点赞评论等方式组织微竞赛,打破学生观念中英语竞赛仅仅局限于个别学生的固定思维,改变英语竞赛紧张严肃的固定形象,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寓教于乐。

3.8 融入微生活

图1 大学英语移动教学微模式<br/>Fig.1 Micro-mode of college English mobile education

图1 大学英语移动教学微模式
Fig.1 Micro-mode of college English mobile education

微信群组、朋友圈既可为学习服务,还可使教师和学生将日常生活中与英语相关的趣事、经历、情感等进行分享,互动交流; 通过朋友圈分享推广优秀课程,点击朋友圈即可进入微课程学习,邀请更多的英语爱好者加入; 考前答疑、笔记分享等也可放在微信平台直播进行。这种微生活的分享和互动进一步改善了师生关系,师生共建学习情感交流的纽带,营造学习共同体。大学英语移动教学微模式如图1所示。

4 加强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改革的建议

自2014年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大学英语移动教学以来,浙江科技学院充分利用千余名在校留学生的特色优势,着力推行英语教学向教室外、课时外、各项活动、日常管理的“四延伸”,着力推进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改革,积累了良好的经验。学校2014-2017级学生首次参加CET-4考试通过率均超过90%,CET-6通过率逐年上升,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平台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整合各类网上网下资源,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改革,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推动:

4.1 进一步完善移动教学新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良好的网络环境和技术条件是师生学习提高的重要保障。信息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移动教学模式贯彻了教育部关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理念。学校应按照“课下学习、课上展示、平台互动”的教学理念,大胆建立、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新模式,努力形成课堂、网站、移动端“三位一体”的移动教学新平台,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技术保障支持,完善教学服务体系。

4.2 进一步增强教师信息化意愿

开放的网络共享、广泛的教学资源让教师更多关注自我发展与实践创新,共建共享教育新成果。移动教学改革不断拓宽了英语教学手段,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有效教学,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但客观上移动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建设与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备一定水平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制作微课视频,掌握基本的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和维护技术[15],又增加了课外辅导和答疑等工作,因此对教师团队、继续教育、额外劳动等需要从体制机制上给予教师主体更多的鼓励。

4.3 进一步加强形成性考核评价

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使得人们对通识教育更加重视,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按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最新版要求,如何以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知识和应用技能为核心,不断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要避免单纯以分数为导向的功利主义教学倾向,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考核评价模式,重视学习者语言知识逐步积累、语言能力阶段性提升,避免一张考卷论高低,因此要大力增强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5 结 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目前中国关于微信与教学结合方法的探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微信迭代迅速、微信小程序应用快速发展的现在[16]。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跟得上“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跟得上互联网新技术的变化,跟得上学习对象主体的变化,要在建构主义等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微信、在线直播等新媒体技术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总结大学英语移动教学的新路径、新工具和新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