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邓大伟.车用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选型与匹配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 赵付舟.车用发动机混合涡轮增压系统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3] 王占峰.公交车用柴油机与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的匹配与优化[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 王宪成,郭猛超,程江华,等.增压器压气机水冷蜗壳设计及其内部流场分析[J].内燃机工程,2014,35(4):109.
[5] 邢世凯,马朝臣,高建兵.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的数值模拟[J].内燃机工程,2016,37(3):140.
[6] HAMED A. A flow study in radial inflow turbine scroll-nozzle assembly[J].Journal of Fluid Engineering,1978,100(1):250.
[7] 白雷.涡轮增压技术在防爆柴油机上的应用探讨[J].矿山机械,2010,38(14):7.
[8] 宫言川,杜长龙.防爆柴油机增压中冷技术的应用研究[J].煤矿机械,2011,32(4):200.
[9] 胡辽平,龚金科,贾国海,等.基于耦合分析法的涡轮增压器浮环轴承数值仿真[J].中南大学学报,2013,44(3):993.
[10] 龚金科,田应华,贾国海,等.涡轮增压器轴承体耦合传热的数值仿真[J].湖南大学学报,2015,42(4):8.
[11] 宿向辉,黄思,张杰,等.1.4L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端流热耦合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7,50(3):151.
[12] 黄若,张威力,姜雅力,等.加速度对涡轮增压器球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4,33(11):137.
[13] 黄若,尚文涛,张威力.车用涡轮增压器瞬态加速性能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4,35(2):28.
[14] 黄若,甄姗姗,张威力.球轴承刚度对涡轮增压器瞬态响应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6,35(17):84.
[15] 王海燕,赫伟建,张旭升,等.涡轮增压器热力学模型与柴油机动态仿真[J].内燃机工程,2017,38(2):129.
[16] 肖昕,李青云.车用涡轮增压器蜗壳内三维流场模拟分析[J].汽车技术,2011(9):2.
[17] 唐开元,欧阳光耀.高等内燃机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