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马凤岐,谢爱磊.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与共同富裕[J].教育研究,2022,43(6):148.
[2] 赵家悦,郜栋玺.中小银行发展、要素禀赋结构与城乡收入不平等[J].经济评论,2023(1):55.
[3] 孙君,张前程.中国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23(3):108.
[4] 谭燕芝,李云仲,叶程芳.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评价及其耦合协同分析[J].经济地理,2021(12):187,222.
[5] 田霖,张园园,张仕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应的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3):25.
[6] 王修华,赵亚雄.数字金融发展与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差异[J].中国农村经济,2022(1):44.
[7] CLAESSENS S, FEIJEN E. Finance and hunger: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channel[R]. Washington:World Bank,2006.
[8] 赵丙奇.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0(1):196.
[9] 杨怡,陶文清,王亚飞.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改革,2022(5):64.
[10] 宋科,刘家琳,李宙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J].中国软科学,2022(6):133.
[11] 刘锦怡,刘纯阳.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效果与机制[J].财经论丛,2020(1):43.
[12] 陈慧卿,陈国生,魏晓博,等.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减贫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21,41(3):184.
[13] 曾福生,郑洲舟.多维视角下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分析[J].农村经济,2021(4):70.
[14] 张彤进,蔡宽宁.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检验[J].经济问题,2021(9):31.
[15] 周立,陈彦丽.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支差距:理论机制、经验证据及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22(5):117.
[16] ERFORT O, ERFORT I, ZBARAZSKAYA L.Financing higher education in Ukraine:the binary model versus the diversification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6(49):330.
[17] SABATES R, BHUTORIA A, WHEELER R S, et al.Schooling responses to income changes:evidence from un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in Rwa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9(93):177.
[18] 苏静,胡宗义,肖攀.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多维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的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29(4):86.
[19] ZHANG H F.The poverty trap of education:education–poverty connections in Wester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4(38):47.
[20] 杨艳琳,付晨玉.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3):19.
[21] 张栋浩,尹志超,隋钰冰.金融普惠可以提高减贫质量吗?:基于多维贫困的分析[J].南方经济,2020(10):56.
[22] 徐小阳,李洁,金丽馥.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贫困的纾解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20(9):41.
[23] 黄敦平,徐馨荷,方建.中国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减贫效应研究[J].人口学刊,2019,41(3):52.
[24] 陆铭.因患寡,而患不均: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05,40(12):4,101.
[25] 黄祖辉,刘桢.资本积累、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教育投资[J].中国人口科学,2019(6):71.
[26] 邹培,雷明.教育帮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增刊1):72.
[27] 张辉蓉,毋靖雨,宋雨轩.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向:基于晏阳初乡村改造理论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6):165.
[28] 王大超,赵红.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2(10):101.
[29] 祁占勇,何佑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城乡个体回报率变动研究:基于2008—2017年CGSS的实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2):120.
[30] 李红锦,张丁山.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37(3):146.
[31] 施建刚,段锴丰,吴光东.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特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3(1):79.
[32] 尹庆民,王寻.数字经济是否促进了中国的城乡融合: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的检验[J].技术经济,2022,41(11):114.
[33] 范丹,孙晓婷.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0(6):105.
[34]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
[35] 陈亚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2(6):121.
[36] 贾彩彦,华怡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数字政府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解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5(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