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班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以“金融学”课程为例 [PDF全文]
(浙江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 310023)

为了完善留学生教学体系、提高中外高等教育合作质量,结合中外合班教学在“金融学”课程中的实践并采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相对于中文教学与全留学生英文授课,中外合班教学可以有效地增进中外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也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还可以为中外学生提高彼此的语言能力提供实践; 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知识储备的差异、文化差异及“互联网+”英文系统的缺失等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些中外合班教学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应严格把控留学生准入制度,采用多元化综合考核机制; 开展教学创新,开发适用于留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 广泛结合中国的实际,建设英文金课; 加强“互联网+”教学,完善英文教学系统和微课、慕课的设置。

Probe into construction of Sino-foreign joint classes-A case study of “Finance”
YU Haim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Zhejiang,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boost the qualit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higher educati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Financ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joint class teaching, coupled with students' feedback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Chinese teach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Sino-foreign joint class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help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eam spirit, and also provide practice for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competences mutual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urrent Sino-foreign joint classes are afflicted by some problems, such as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reserv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lack of “internet+” English syste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ose restrictive factors in the joint teaching,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admission system of foreign students, adopt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chanism, carry out teaching innovation, develop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suitable for foreign students, construct English golden classes, combine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extensively, strengthen “internet+” teaching, perfect the English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setting of micro class as well as MOOC.

引言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国际化发展也日新月异。“走出去”和“引进来”策略不仅在经济发展和高科技领域广泛应用,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3]。大量的国际间教学教育合作的开展和留学生的引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4],完善了教学质量认证和评估体系[5-6],增加了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7],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化程度,使学生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8-9]。然而,当前对中外合作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学生的国内国际联合培养机制[10-12],对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同班授课的教学实践探讨相对缺乏。为此,本研究以中外合班教学实践为对象,以“金融学”为学科领域,探讨中外学生共聚一堂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 中外合班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优势1.1 通过留学生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中外合班教学指由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一起组成教学班,按照相同的计划进行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活动。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的课程区别在于中国学生需要学习大学英语、始业教育等公共课程,而留学生则需要修习汉语课。与传统的中文教学或全留学生英文教学相比,中外合班授课的一个优势在于能够直接对中外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激发不同国别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程度与学习的投入程度,更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以“金融学”为例,鉴于当下主流金融学教材都源自欧美发达国家,中外合班教学中英文教材的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学生对国际金融市场知识的了解,运用中国案例的解析也方便留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情况。

需要承认的是,由于受到某些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出头的椽子先烂”等消极思想的影响,部分中国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通常不高,尤其对课堂提问的回答积极性较低,不愿意当众回答问题,生怕出现错误而羞于表达。然而留学生并不避讳犯错,对课堂提问会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中外合班教学可以通过留学生发言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鼓励和促进中国学生大胆发言,增进中国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授课的效果。同时,中国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也会反过来促进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课堂参与程度。

1.2 增进中外学生的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除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外,中外合班教学还可以增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尤其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把经典知识与现实中的案例相结合,通过生活实例来体现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诸如案例分析和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鼓励不同国别的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与传统的中文授课相比较,中外合班教学既可以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与外国学生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便于学生未来更好地进行对外发展和沟通,同时也可以为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与中国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有助于留学生增进对中国实际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认同。而对于“金融学”,其固有的很多课程内容,例如收益和风险的评估、财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都不是一个人可以轻易完成的,且很多内容都涉及外文文献和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因此,中外合班带来的跨文化团队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当下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的课程学习,也是中国“金融学”教学国际化程度加强的一个突出体现。

1.3 为中外学生锻炼语言能力提供机会

对大部分中国学生而言,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外国友人的机会比较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往往局限于新闻消息,缺乏具体的概念。此外,虽然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缺乏与他人使用英语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在听说方面的进步还略显不足,出现一种“哑巴英语”的情况,即能够熟练阅读英文文章但无法熟练使用英语交流。而对留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与自己同国家或同民族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中国学生及中国社会直接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中外合班教学可以为双方提供一个良好的持续交流的机会。这种交流既可以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口语实践机会,增强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训练,摆脱原有“哑巴英语”的尴尬; 同时,还可以使留学生的中文听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诚然,当前主流的“金融学”理论都是以欧美体系为主,但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金融等全新的金融创新模式都在中国蓬勃发展。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模式对留学生而言,也是全新的知识,中外合班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使得中国学生更好地运用英文学习传统金融知识,也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及世界的金融发展全新动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 中外合班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外合班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中国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发展。具体来看,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外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储备的差异、行为文化的差异和英文互联网课程发展不足等方面。而正是这些差异和不足的存在给中外合班教学的实践带来挑战和要求。

2.1 中外学生“金融学”基础知识储备的差异

由于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的不同,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金融学”为例,结合中外合班教学的实际来看,中外学生基础知识储备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学生英文能力相对薄弱,二是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统计和数学基础的缺失和不足。

2.1.1 “金融学”专业英文术语的储备差异

中国大学生英语水平总体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十年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多方面,在日常教学中表现为部分中国学生无法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意思的表达和正确的书写。这本身并不意味着中国学生的能力不足,而是由于实际语言使用情况的区别而造成的。在中国,绝大多数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都局限于日常交流和英语课程的学习,缺乏对专业词汇的了解,对如何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也缺乏必要的训练。鉴于目前“金融学”的主流内容是以欧美市场为主,英语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语言,大量的“金融学”术语都是以英语的形式来体现。因此,对全英文“金融学”授课而言,需要处理中国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尤其是金融专业英语术语欠缺的问题。

专业英语知识的缺乏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学生身上,在部分留学生身上也存在。对很多母语非英语的留学生而言,英语也是他们的“外语”,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与中国学生相类似,他们在英语授课过程中往往也需要先将英语表达的知识转化为母语,然后再进行意思的理解和知识的消化。因此,当学生英语词汇量,尤其是专业英语词汇量不足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意思理解的偏差或缺失,这影响了正常教学进度的推进和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

2.1.2 “金融学”数理统计专业知识的差异

在“金融学”中外合班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留学生数理统计基础薄弱。虽然作为大学生的留学生都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和数量计算能力,但是与参加过高考的中国学生相比较,其数理知识储备还是严重缺乏。这种缺乏更多地体现在对数学知识和实际案例的结合能力不足上,也就是所谓的数学思维的缺失,而数学思维的缺失给“金融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在“金融学”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很多留学生可以理解指数运算的原理,但是对为什么要运用指数运算来处理终值与现值的关系却无法理解。另一个例子是对投资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计算问题,留学生对多个金融资产的组合风险溢价及其组合收益的计算普遍存在问题,无法理解并熟练掌握计算公式,这些都是在“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留学生因数理基础薄弱而引起的问题。中国学生从小就经历了大量的数学训练,培养了较强的数学思维,并不会对这种情况产生疑问。这种数学应用能力的缺失使得留学生在接受相对复杂的数理运算时需要更多的解释和训练,因而,需要加强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2.2 中外学生行为方式和文化的差异

除了在基础知识体系方面存在差异外,中外学生合班教学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行为习惯和文化的差异上,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一些矛盾和冲突。

首先,中外文化差异的一个直接体现就是语言不同。由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有限,所以在与中国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不恰当表述。这种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在未及时调节的情况下往往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纷争,从而影响中外学生的有序正常交流。

其次,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在某些问题上中外学生可能会意见相左,引起误会。例如,部分留学生会更倾向于与本国或本民族的留学生使用母语进行交流,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当置身于公共场合时,这种“天然”的圈子会使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和隔阂,某些学生甚至会觉得被排斥在外,这不利于中外学生的学习交流。

再者,从中国学生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留学生都被定义为“外国人”。然而他们其实来自不同的国家,从每个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会把其他非本国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也都定义为“外国人”,他们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和习惯上的差异。因此,如何处理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留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中外合班教学当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3 “金融学”全英文互联网课程发展的相对滞后

除了上述存在于中外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行为文化方面的差异外,另一个全体留学生面对的问题就是全英文互联网课程和软件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全英文慕课应用程序的开发。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朝着“互联网+”方向发展,大量的“互联网+”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慕课应用程序的开发不断推动着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然而,相对于全面发展的中文“互联网+”课程的建设,全英文慕课应用程序发展滞后,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金融学”的全英文慕课建设也是如此。虽然很多慕课应用已经开发出了很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英文课程,但是大部分应用程序都采取中文的操作界面,这种操作界面对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留学生而言,学习并使用的难度很大。因此,加快开发全英文“互联网+”程序也是当前中国“金融学”留学生教学与“互联网+”结合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中外合班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合班教学问题,我们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扬长避短,促进“金融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入。

3.1 强化准入制度,多元测评学生素质

针对少数留学生“金融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现状,应切实加强对留学生的准入考核,从严把控入学名额,更多地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质量而非数量。对于准入考核,应该考虑从多角度来测评留学生的能力。具体而言,不仅要考核留学生的中文及英文能力,同时还要对留学生的金融数学知识储备进行考核,以保证“金融学”教学进程能有序开展。

3.2 推动教学创新,开展针对留学生的通识教育

除了在入学前对留学生的素质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把关之外,针对他们普遍存在的对中国文化和办事规则等不了解的现状,可以通过开设针对留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来加以弥补。通识教育是面向全学科的全面的知识和价值观教育,是应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针对留学生的通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所涵盖的内容要比针对中国学生的通识教育更为广泛,它不仅包含中国学生日常的通识知识,还包括留学生所需的通识知识。教育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对留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收集并以此设定相应的内容。例如,在“金融学”教学实践中,很多留学生都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产生了兴趣,但留学生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开户投资的相关规定与中国本国投资者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这一点在现行“金融学”教学内容中仍有缺失,难以实践。对中国人而言,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应用到针对外籍人士的投资管理规定,即该知识并不属于中国人的“通识知识”。然而,对留学生而言,这些相关的外籍人士管理规定却是属于他们的“通识知识”。因此,加强对留学生的通识教育,不仅囊括了对留学生数理统计知识体系的充实与完善,也包含了对外籍人士“通识知识”的传授。

3.3 加强全英文金课建设,构建以中国实际为主的“金融学”英文课程

作为全英文授课的课程,“金融学”授课中所使用的教材往往都是国外的英文经典著作,这些教材在理论体系的阐释和理论框架的勾勒方面有很突出的体现,但对知识的运用所采取的案例分析或思维大都以欧美发达国家为范本[13],对中国学生和留学中国的国际学生而言,更感兴趣的部分往往应该体现在对中国实际的了解上。因此,应该加强对全英文教材的本土化,在保留原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更多地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来编写教材。以“金融学”为例,应该更多地介绍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使中外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实际,也为将来学生的就业和工作提供更为实际的参考。

3.4 发展全英文“互联网+”教学,开展英文互联网“金融学”课程改革

“互联网+”教学是中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学模式的改变提供了新的动力。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完善“互联网+”教学体系,尤其是英文“互联网+”教学体系是克服中外合班教学困难的一个关键途径[14]。开展“金融学”全英文“互联网+”教学的前提是要建立并完善英文的操作体系,只有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英文操作体系,才可以让留学生上手运用相关的“互联网+”程序。在建立完善的英文操作程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金融学”全英文在线开放课程,建立针对留学生群体的在线慕课平台[15]。这种开发并不是单纯地照搬照抄或直接翻译中文精品课程的内容,而是在充分理解中文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与留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来开发网络课程,如积极开发针对留学生的通识知识在线课程,设计以留学生为导向的英文通识知识微课和英文在线慕课的通识知识平台等。此外,还应加强对留学生信息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完善。留学生大都无法熟练使用中文操作程序,因此无法使用大部分中文“互联网+”软件,这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也存在不少问题。基于目前大部分教学质量评价程序使用中文操作系统这一普遍现象,应开发英文教学质量测评反馈平台,以方便留学生更直观有效地对教学信息进行反馈并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更好地反映留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而更好地提升中国的留学教育质量,提高中国的国际教学声誉。

4 结 语

中外合班教学属于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新生事物,其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的体系建设都尚未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人为本,更好地结合留学生的情况和国内实际,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