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视阈下党建品牌建设探析 [PDF全文]
(浙江科技学院 a.党委组织部; b.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23)
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背景下,为进一步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加强品牌建设成效,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党建引领水平,增强组织育人实效,采用理论追溯、归纳总结、分析论证等方法,基于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视阈,对党建品牌建设的有效实施路径进行探讨。通过对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内涵的界定,明确了内涵特征,分析了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并进一步阐释了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视阈下党建品牌建设路径,即以品牌管理的理念,通过系统思维,创设工作抓手,实施项目管理,构建长效机制。研究结果可为高校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思路。
Analysis on Party-building brand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new era
WANG Xuehonga, WU Linb, WU Jingjina
(a.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CPC ZUST Committee; b.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Zhejiang, 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innovate the connotation of Party building, strengthe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brand building,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improve the leading level of Party building,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Party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retrospection, induction,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were adopted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Party-building brand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Party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Party-building brand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as first defined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n,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Party-building brand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universities, prior to formulat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arrying out Party-building brand construc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Finally, the Party-building brand construction path in universities was elabo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new era.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thinking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e should uphold the ideology of brand management, create a work grab, impl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高校基层延伸,党建品牌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高校党建实践中,成为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抓手、新举措的实践热点,相关研究不断涌现。从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党建品牌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及创建方法和成效,有的侧重对学生、教师等基层党支部的个案分析,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有的将党建工作做法或某项特色活动视同党建品牌[1-3],对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核心要素、基础标识、创建机制等缺乏研究; 也有研究者提出品牌内涵、原则模式和方式方法等[4-5],但缺乏党建引领的高度、组织育人的深度和促进工作的效度。

党建“双创”是“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的简称,主要目标是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高校党建工作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6]。在此背景下,如何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创新,聚焦“有特色”“高品质”,打造“一校一品”“一院一品”[7],以进一步开放思路,优化路径,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1 “双创”视阈下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内涵界定和意义价值1.1 “双创”视阈下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要把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8]。党的十九大后,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品牌建设作为党建工作创新和实践的新机制、新理念和新载体,成为当代高校不断探索的实践热点,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品牌”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经济学范畴的常见术语,主要指公司产品经营的概念,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但却有超越产品本身的有形的价值。把经济领域的品牌理念引入党建工作实践中来,把党建工作和品牌创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形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党建品牌”,是一项创新的实践课题。它实质上是借用品牌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市场经济的一种手段,去探索研究符合党组织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的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基于此,高校党建品牌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的视觉标识,是党组织在一定的党建工作理念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平台或载体,在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具有认同感强、参与度高、实效性强、影响力强的特色实践活动项目。它是以高校党建工作某一领域为主来进行创建,在新时代条件下,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以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为目标,来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动事业发展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依据内涵界定,党建品牌创建不同于常规性的党建工作,它具有一定的评价特征,主要体现于五个“聚焦”:一是要聚焦“有特色”,要体现育人特色,具有主题鲜明、载体丰富及简洁凝练、易于识别的特征,要具有体现校院文化和育人特色的名称和标识。二是要聚焦“创新性”,要具有首创意识,在品牌理念、主题内容、平台机制等方面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三是要聚焦“实践性”,要关注现实问题,以品牌创建凝聚人心,提升组织力,提高发展力,将其有效转化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的实际成效,推动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四是要聚焦“实效性”,要实现示范推广,使品牌创建的发展成果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美誉度、知名度,能得到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师生党员群众的好评,易于推广,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五是要聚焦“参与性”,要体现主动服务,充分调动广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参与程度高、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大。

党建“双创”工作,分为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三种类型。开展“双创”工作是教育部党组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六大建设”,写好教育“奋进之笔”,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而作出的重要部署[9]。开展“双创”工作,既是层层压实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现实需要,也是合理解决学校党建突出问题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党建品牌的培育创建,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针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用品牌管理的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抓手、新举措,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双创”视阈下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意义1.2.1 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丰富党建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建品牌是具有群体认同度高、时代特征鲜明的党建工作理念、标识或载体。党建品牌建设可以使基层党组织树立品牌意识和品牌目标,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质量; 能够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充分地凝聚党建工作的优秀经验和创新做法; 能有效地破解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从而不断地丰富党建发展的内涵,提高党建工作的发展质量。

1.2.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优化组织育人实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党建引领是思想政治工作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10]通过党建品牌建设,可以更好地引领广大教师努力做好“四有好老师”,积极做好“四个引路人”,更好地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优秀青年,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通过党建品牌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互动,更好地营造“清正教风”“清新学风”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实现组织育人效果。

1.2.3 强化党建创新意识,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力

高校普遍建有三级党组织,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从校党委到二级党组织到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体系,并覆盖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背景下,目前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足、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够、党建引领能力不强、党建工作创新思维不新等问题。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要求,要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深化党建“双百”示范工程,打造“一院一品”“一校一品”。因此,拓宽党建工作思路,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培育和创建,是新形势下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顺应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树立大抓基层、严抓基层工作格局的战略需要,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创新管理理念、凝聚师生人心的重要抓手,也是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更是扎实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力的客观需要。

2 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面临的困境2.1 思想意识上重视不够

党建品牌建设是新时代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高校党建内涵、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内在需要。目前对党建品牌的概念与内涵、特征和价值等缺乏深入理解,对如何提炼总结品牌、培育和创建品牌缺乏统筹指导,特别是对党建品牌在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高组织育人水平上缺乏有效认同,没有把品牌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来抓。

2.2 统筹规划意识不强

加强党建品牌创建有利于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目前对把党建品牌纳入学校文化建设大盘来进行系统谋划缺乏战略引领,有的党建品牌建设基础很好,但缺乏深入挖掘和提炼; 有的仅局限于角落、局限于党建固定场所和部分时段,没有做到普遍化常态化可视化; 有的侧重于活动总结,缺乏品牌意识,没有从党建引领的高度去思考党建文化育人功能,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2.3 体制机制建设不足

高校党建品牌创建需要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领导统筹机制、项目推进机制、竞争激励机制、有效参与机制、宣传推介机制等一套科学合理的支撑机制,目前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系统规划和政策支撑,有待深入谋划推进。

2.4 红色文化融入不深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淬炼出来的,是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先进文化形式。高校党建中红色文化的融入能进一步优化党建工作的开展理念和模式,提升组织活动的氛围和效率,生动、丰富的红色素材有助于促进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新时期新阶段,结合高校院系文化和育人特色,将红色文化打造成为专门的党建品牌的还不多,红色文化融入品牌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存在表层化,缺乏系统性。

3 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视阈下党建品牌建设路径3.1 理念先导,树立党建品牌意识

党建品牌建设是借用品牌经营管理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党建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新方法、新机制,它实际上是基层党组织在实践行动中阐释党的先进性理念的一种文化传承和传播。因此,创建党建品牌,首要任务是要形成对党建品牌的科学认知,树立党建品牌意识。其次创建理念要先进,要准确合理定位,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扣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紧扣改革发展大局。最后,要结合现代企业品牌战略发展,引入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有效沟通、凝心聚力,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创建党建品牌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凝聚师生人心、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品牌创建的过程也是党建资源整合的过程,可以更好地探索新模式、新方法,通过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

3.2 立足实际,做好党建品牌创建顶层设计

做好党建品牌培育和创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主动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校院发展特色和党建工作实际,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努力做到“四性”。一是要突出红色属性,党建品牌理所当然要讲党性,体现红色元素,要积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二是具有文化特性,要围绕发展大局,立足院系和学科专业实际,结合办学特色,融入学院育人文化; 三是要体现亲民本性,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活动载体,体现参与性和广泛性; 四是要彰显创新与个性,要对标“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对照党建标准化水平[11],凝练党建品牌易于推广、寓意深刻的品牌标识。另一方面积极体现“四有”。一是有充分体现党建工作本质特点和核心要素的名称标识; 二是有反映时代要求和自身特色的丰富内涵; 三是有引领和推动党建工作的持久生命力; 四是有提升党建工作美誉度的广泛影响力。

3.3 丰富载体,探索创建工作抓手

创建党建品牌需要理念引领,要优化平台,丰富载体,结合党建实际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党建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在于其载体和方法的选择运用是否符合规律、是否科学合理,“多元性和科学性载体和方法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党的建设由单向走向互动,由传统上的封闭式走向现代化的开放式[12]”。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共建、跨域党建等平台推进实施“双创”项目,根据工作实际,探索构建学习型、实践型、专业型、公益型、服务型等多种类型的党建特色工作项目。优化创建工作抓手要体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破除“中梗阻”现象,把品牌创建作为破解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是着力呼应师生之关切,切实帮助师生解决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提升创牌成效; 三是着力推动中心工作,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以载体创新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3.4 优化主题,加强红色文化融入

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革命斗争年代先进的精神文明,而且汲取了新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先进文化。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而论,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内容,打造基于红色文化元素的党建品牌,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内涵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要善于理念创新,挖掘价值精髓,培育构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党建品牌; 要善于实践创新,整合红色资源,打造以红色元素为内涵的标杆基层组织,结合高校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红旗党组织”“红星党支部”和“红色先锋人物”评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3.5 多措并举,构建长效工作机制

党建品牌建设要有系统思维,发挥整体优势,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切实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品牌创建支撑体系,健全创建工作领导机制,发挥基层党委统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基层党支部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上下联动,发挥广大师生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党建品牌创建取得实效; 二是优化项目管理机制,在管理模式上,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采取品牌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进行,按照“总结—立项—培育—凝练—再总结—再提升”的工作思路,给予相应创建经费支持,各创建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举措,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彰显特色亮点,做到品牌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加强过程监督、反馈指导和评估考核,进一步激发组织创建的动力。三是健全宣传推广机制,要加强基于办学特色和组织文化特点的党建理论研究和党建文化宣传,加强基于组织力提升和党建创新实践的融媒体平台建设,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深化品牌宣传推广,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报刊、电视等途径,大力宣传党建品牌创建成效,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氛围,不断拓宽党建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动党建工作内涵和质量整体提升。

4 结 语

新时代新形势,在高校党建工作“双创”背景下,以品牌化理念探索党建工作的开展,要注重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抓手,实施项目管理,构建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党建品牌建设是创新管理理念、凝聚师生人心的重要抓手,是丰富育人载体和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引领能力与提高组织育人水平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现实需要。总之,抓好高校党建品牌建设能更好地促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