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英语教材插图融合的实践研究——以《新探索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PDF全文]
(浙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23)
聚焦英语教材插图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堂实践深入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新探索研究生英语》教材插图之中,探索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广阔国际视野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高校外语教材插图教学的现状; 然后,归纳概括课程思政与教材插图融合的理念、步骤和路径; 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检验其可行性和实际效果。经过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材插图融合的研究探索出了图生图、文生图和图文生图的三条实践路径,实现了一定的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可为课程思政大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借鉴。
Practical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textbook illustrations-A case study on teaching of iExplore English Course
ZHAO Xued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Zhejiang,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lish textbook illustrations was highlighted by probing into how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xtbook illustrations of iExplore English Course through classroom practice, intended to explore new way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characterized with profound national identity, broad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First, the literature review sorte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llustration teaching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second, concepts, steps and paths were summarized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extbook illustrations; finally, classroom practice was implemented to verify its feasibility and actual effects. Two years' classroom practice has explored three practical paths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nglish textbook illustrations, i.e., image generating image, text generating image, and text-image generating image, which has achieved certain institutional, ideological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s, and has proved certain promotional value and social benefit of moral education in textbook illustrations, which can provide a practical reference on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reform at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引言

近年来,课程思政是国内外语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自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外语教学改革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学术界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外语课程思政的本质和特性,如张敬源等[1]、肖琼等[2]、黄国文等[3]、文秋芳[4]、彭小飞[5]进行了深入探讨,提纲挈领地厘清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原则与实施路径,推动了理论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和理论建构的多元格局。其中,作为教学根本依托的教材,成为思政元素的主要载体和课程思政开展的基本“抓手”,因此备受学界的广泛关注。以高校外语教材为例,孙有中[6]从课程思政角度出发设定了高校外语技能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以此阐释了外语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探索课程思政路径; 黄国文[7]以英语教材的课文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阐述了思政分析方法对日常话语分析的可行性; 何莲珍[8]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四个方面阐释课程思政如何与教材建设相结合,即如何在教材编写中融入思政元素、体现思政内涵。这些研究启心明智,春风化雨,奠定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坚实基础,指明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的研究仍集中于理论的阐释和框架的建构,缺乏对实践的摸索与创新,缺乏系统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方法,急需在实践中探索如何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9]。此外,现有研究大多关注课程在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而教材插图的课程思政研究则明显滞后,还未有专门的研究进行过系统探究,尤其是课堂实践未曾涉足这一细化领域。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基础级 读写教程)》(以下简称《新探索》)为例,聚焦教材插图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堂实践深入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材插图之中。具体而言,首先,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分析高校外语教材插图教学的现状; 然后,归纳概括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材插图的理念、步骤和路径; 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检验其可行性和实际效果。通过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创新“抓手”,以期为外语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提供启发和参考。

1 插图教学与设计的现状分析

插图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用一定教学时间针对插图教学内容讲解插图知识,分析插图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插图内容,课后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自觉深入地对插图知识进行思考和认识的过程[10]。插图将抽象的文本转变成了直观的图像,将色彩逼真、构思精妙的图片与文本内容有机融合,做到了“图文并茂”的视觉化和形象化呈现,降低了教材文本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国外研究者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方法对英语教材插图展开多方面的探讨,既包括插图物理特征和插图内容研究的插图设计与评价研究,又包括插图课堂运用和插图功能研究的插图教学研究[11]。国内英语教材插图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而高校阶段的研究则凤毛麟角,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问卷法,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插图运用、插图功能及插图使用策略。如曾美华[12]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验证了插图教学对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李颂降[13]采用案例分析法,围绕以图助听、以图促说、以图导读、以图练习等方面探索了插图教学的方法; 孙晨[14]的问卷调查发现,虽然教师对插图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插图仍然不够关注,并且教材插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本研究一方面发现英语教材插图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素材还未被充分挖掘; 另一方面发现目前的研究聚焦的是如何对教材自带插图进行使用,还未有研究涉足教材插图的设计或二次开发。因此,本研究将以《新探索》为例,结合近两年的课堂实践,探讨课程思政与教材插图融合的实践路径,如何在教材插图的二次开发中润物无声、立德树人,如何活用教材和用活插图,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协同效应。

2 课程思政融合英语教材插图的实践2.1 实践理念

外语“课程思政”应该是蕴含于外语教学方法中的育人方法,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重开拓创新,融合外语知识传授与获取、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多元教学方式,融合语言形式与思想内涵,在形散神聚中增强外语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巧妙且无声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引人入胜的教育目标,实现外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1]。通过上述文献梳理发现,英语教材插图的课程思政是拓荒勘探的“处女地”,具有很大的开采空间。课程思政与教材插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谓珠联璧合。教材插图与生俱来的加深知识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思政教育等功能,使其成为多元教学方式的一把“利器”和一大“法宝”,必定在高校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大显神威。课程思政的关键是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就像盐溶于水,无形无色却又无处不在[15]。换言之,课程思政应该如盐一般,润物无声地“溶解”于教材插图中,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吸收,最终转化为各种“营养”,“有效促成价值内化,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统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8]21。这里传授的知识是课本内外的外语知识,培养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塑造的价值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2 实践步骤

近两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生英语教材插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身体力行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以探讨如何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丰富教学手段、挖掘思政深度和提升学生素养。所教授的研究生为艺术和理工科专业,具备一定的制图水平或技能,对插图开发有一定的职业兴趣和爱好。同时,鉴于教材插图的二次开发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还未有先例,加上学生的制图意愿不一,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中对教材插图设计的考核设置为开放式,即此项考核不对所有学生都有硬性要求,而是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占课程总评成绩的10%。在上第一堂课时教师向学生明确这10分课后作业的构成,包括每个单元的写作练习和插图设计,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布置教材每个单元配英语插图的任务,按照学生的完成情况计入形成性测评成绩。插图的形式灵活多样,紧扣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或课文即可,但必须是原创,不能有任何抄袭和版权纠纷行为。对于学生提交的插图,教师将认真批改,如有英语单词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图片不完整、图片不恰当等问题则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将根据批改意见仔细修改后再提交。最终,教师对每个插图进行打分,并让学生知道结果。对于设计精彩和有创意的插图,教师将在课堂展示和点评,鼓励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涌现。

通过近两年的课堂实践发现,学生对插图设计的认可和热情超过预期,艺术专业的学生选择提交插图作为课后作业的比例高达90%,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比例达到了70%。他们普遍反馈,插图设计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被动接受者逆转成为主动创造者,他们的一技之长有用武之地,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教材知识和时代精神的激情碰撞中大显身手,第一次感受到了外语学习带来的自豪感,从中获得信手拈来的快乐和得心应手的自信,这很难从阅读或写作等常规的课后练习中体会到。

2.3 实践路径

笔者通过对学生制作的数百张插图进行汇总分析,发现教材插图的二次开发大致经历了以下三条路径。

2.3.1 图生图

学生对课本导入环节的插图仿拟创作,依葫芦画瓢,借用插图的结构或思路派生出新的插图,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或人生态度。以《新探索》第二单元第29页的插图为例,插图的标题以问题“What would it take to do these jobs by hand?”(手工做这些工作需要多少人工?)呈现。回答有“玉米”和“波斯地毯”绘声绘色的实物图形,以及旁边阐释性文字“Harvest all the corn grow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one year:7.8 million people working 24 hours a day for 60 days(收获美国一年内种植的所有玉米:780万人每天24小时工作60天)”,“Make a Persian rug for 1% of the households in the United States:10 000 people working 24 hours a day, 365 days a year for 305 years!(为美国1%的家庭制作波斯地毯:10 000人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工作305年)”等。图1展示了两位学生仿拟的图例,不难发现,学生进行了巧妙的本土化处理,模仿原图的思路进行了因地制宜的灵活处理,6个回答中有5个来自中国本土,包括纸(paper)、小麦(wheat)、蛋糕(cake)、衬衫(shirt)等,有助于深入了解国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让人称道的是,左下角的图给出了新疆棉花(cotton in Xinjiang)这个答案,作为质量上乘享誉世界的好棉花理所应当获得全民支持,对它的知识进行普及,体现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

图1 图生图样例<br/>Fig.1 Samples of image generating image

图1 图生图样例
Fig.1 Samples of image generating image

2.3.2 文生图

学生对课文全文或段落进行概括归纳,对要点抽丝剥茧,深入剖析,按照因果链、时间轴等逻辑联系进行提炼与归纳,全力打造出构思精细、内涵深刻的插图。图2展示了两位学生对《新探索》第三单元课文进行概述的图例,上图巧妙地运用了时间轴,下图借助了因果链。两图异曲同工,将课文的全貌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复杂的关系以直观形象的简洁笔触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达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2.3.3 图文生图

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进行发散联想和延伸拓展,整合时代精神和思政要素,综合图生图和文生图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作,生成自己独具匠心的思政作品。图3的两张图例是对《新探索》第四单元生态环保主题的思政升华,倡导人们保护濒危动物和深化“光盘行动”。画风简朴,质感细腻,氛围感强,内容高度契合主题,作品艺术性强,意味深长。

图2 文生图样例<br/>Fig.2 Samples of text generating image

图2 文生图样例
Fig.2 Samples of text generating image

图3 图文生图样例<br/>Fig.3 Samples of image-text generating image

图3 图文生图样例
Fig.3 Samples of image-text generating image

2.4 实践成效

近两年来,英语教材插图的课程思政融合实践成果显著,先后获得校级课程思政专题征文比赛二等奖、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省级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等。将学生们设计的精美插图整理成册,作为教材的衍生/配套数字资源,得到了出版社的高度评价,较好地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统一,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教学设计和实践成效,在课程思政方面实现了一定的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较好地达到了以点到面的示范辐射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思政课堂气氛活跃,润物无声,整堂课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有机统一,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评价良好;

2)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家国情怀,更好地实现了跨文化交际,学生在各类英语竞赛包括大学生英语能力大赛、跨文化能力大赛中斩获大奖;

3)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时,学生们一致认为此类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使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发挥的舞台,同时课程思政的“抓手”更有助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

3 结 语

本研究独辟蹊径,以外语教材插图为切入点和抓手,把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机结合,归纳概括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教材插图的理念、步骤和路径,探索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广阔国际视野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经过近两年的课堂实践,教材插图的课程思政研究具有可行性,较好地实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相统一,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本研究抛砖引玉,可以预见,随着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加强,更多创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进而为课程思政大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进一步的实践借鉴。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