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载体的开发和运用 [PDF全文]
(1.浙江科技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杭州 310023; 2.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浙江科技学院基地,杭州 310023)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需要开发和运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理想信念教育要整合优秀文化资源开发文化载体,创新社会实践开发活动载体,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发网络载体,采用先进理念开发管理载体。理想信念教育载体在运用的过程中,要牢把选择关,打好组合拳,开发创新点。

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arrier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LOU Tianyu1,2
(1.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Zhejiang, China; 2.Research Bas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Ideal and faith is a human spiritual support and power source. In face of the changes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and apply the carrier of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should integrate splendid cultural resources to develop the cultural carrier, innovate social practices to develop the activity carrier, capitalize on new media to develop the network carrier, and adopt advanced concepts to develop the management carrier. In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s, the carrier of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should be strictly selected, well coordinated and highly innovative.

引言

作为一种人类独有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开展行动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代表其对未来的期盼和希望,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反映。它主宰人的内心世界,影响人的价值判断,促进人的行为选择。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不能凭空进行,总是要依赖一定的载体[2]。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是指在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教育者所运用,促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从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3]看,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重大。在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4],需要开发和运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

1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课题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者以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使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2004年,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自此以后,理想信念这一概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被大量引用[5]。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

1.1 意识形态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显著地表现在各种生活要素上,如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交通全球化。全球化推动了自由竞争的广泛认可及网络信息的快速获得和国际交往的频繁易行,使多元价值观盛行。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社会对社会主义的焦虑促使其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书刊、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体进行价值观渗透和文化扩张活动。一些人借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国在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反对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革命取得的成就,丑化和污蔑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言论。当下,部分社会成员理想信念动摇已经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影响[6]。另外,当前不少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态度,他们不了解国家关于宗教的法规政策,不警惕宗教在高校的渗透影响。这些虽然不是主流,但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1.2 价值取向层面:理想目标呈功利化、现实化倾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更深刻的变化则是表现在价值观上。变革创新、与时俱进等思维方式日益深入人心,实用主义、金钱至上等价值观亦随之涌入。少部分大学生存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他们不惜铤而走险、不择手段,追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是他们的唯一目标。他们追求感官的快乐,主张超前消费、过度享乐,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在物质财富的竞争和攀比中展示自身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缺失必然导致大学生产生道德困惑与心态失衡,失去人生方向,进而影响社会和谐。

1.3 德性行动层面:大学生的自觉践行意识趋于淡薄

处在社会生活之中的每个人,既要有自我的要求,又要在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下自觉实践。一些大学生认为,学校教育里传授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接触社会就会被撕毁。许多大学生在探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时,道德界限日趋模糊化,对一些失德失范现象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社会共同价值体验缺失。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若与实际行动相脱节[7],只有空想,没有实干,就可能出现理想信念的淡化,甚至信仰危机。

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载体的开发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理想信念教育应在对传统载体进行继承、扬弃的基础上,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特点,切实开发新载体,进行载体的优化和创新。

2.1 整合文化资源,开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载体

文化无时不刻不包围着人们。每个人的意识观念、专业技能、言谈举止都承受着文化的影响和支配。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载体,是指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各项文化建设之中,让各种文化活动承担一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功能。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特有的优良革命传统,在各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开拓进取”的“西柏坡精神”[8]等,是当代大学生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9]岁月更替,时代变迁,优秀文化资源始终具有激发人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力量。

高校要以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各种方法,利用多种渠道,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寻找最佳教育切入点。高校可与各区、县职能部门签订共建协议,建立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在新生始业教育、新党员入党宣誓和重大纪念日等活动中,组织学生带着任务走进实践基地,瞻仰革命遗址,聆听英雄故事,通过参观、考察,就某一主题开展人物访问、问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总结地方红色文化特色。通过实践、讨论和总结,获得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追求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信念的更深一层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10],着力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信念问题,并不断增强把理想信念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的崇高理想。

2.2 创新社会实践,开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动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是指将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息寓于活动之中。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开展各项活动,使人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坚定理想信念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学习实践过程。中国古语有云:合抱之木,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证实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个把认识付诸实践的过程,如筑九层之台,行千里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还需要从点滴做起,并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可以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

目前,社会实践已被纳入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并记入学分。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的需求,不断挖掘社会实践形式,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科技竞赛、社团活动、寝室评比等活动,展示大学生的个性,塑造健康人格。结合时代特征和青年群体的特点,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调研、爱心支教和服务农村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国情,接触社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高校要为各类专业实习活动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供与各类专业切实相关的实践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很在意的一个问题。学生通过深入企业实习,不仅能够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还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适应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3 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载体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而言,在数字技术推动下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传播的新兴媒体,又被称为“第五媒体”[11]。新媒体因其信息内容的海涵性、时效性和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已融入其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是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作为载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12]。运用这一载体,能广泛地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并迅速及时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以新媒体为载体,高校要积极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阵地和舆论阵地。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构筑大学生获得信息、交流思想和学习思考的平台; 要高度重视网络的负面作用,切实加强网络载体建设,把握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校园网、微博等平台是网络时代信息交流不可或缺的平台。高校可以建设一批主题教育网站,结合生动感人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通过竞猜、辩论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大学生参与,融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开展网络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同时,可以强化网络的服务功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服务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2.4 采用先进理念,开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管理载体

管理既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和调控等过程,也包括制度、纪律和秩序等内容,已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以管理为载体,就是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寓于管理之中,通过一定的纪律、制度等来规范行为,培养素质,修身育人。管理载体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功能。管理载体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组织性和渗透性,其覆盖面广,感染性强,能使理想信念教育更深入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为充分发挥管理载体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需采用先进的理念,挖掘管理载体的潜力,构建体系机制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要提高教育者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通过成立马克思理论学习小组、读书会等方式,开设主题讨论,与学生一起学习研究,结合实际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激发广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知识内化为理想信念,并进而外化为行为。其次,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再次,要提升管理的水平,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各种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化解矛盾,理顺关系,使学校的各项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这既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又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有效运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载体

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选择适当的载体,整合各种资源,打好组合拳,并不断更新观念,根据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

3.1 理想信念教育载体运用要牢把选择关

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对象来选择载体。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载体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特点。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关心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又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疑惑和困难,并积极引导,协助解决。比如浙江大学着力打造的“相约星期五”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就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13]。其教育载体主要有:“老红军、老新四军、老党员”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参与的报告会、专题讨论、座谈会; “红色之旅”“红色影片展播”; “追寻革命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工程等。这些教育形式摆脱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变得多样化、轻松化。老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人生感悟诠释着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真谛,能够激发大学生树立爱国、爱党意识,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选择合适的载体,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2 理想信念教育载体运用要打好组合拳

尽管在理论上可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进行归类,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各种载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比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既是一种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载体,又是一种活动载体,更是一种管理载体。在理想信念教育载体的运用中,教育者不能搞单打独斗,而应遵循科学性、动态性和最优化的原则,善于进行协调作战,形成合力,打出漂亮的组合拳。理想信念教育载体的组合运用,就是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适时地调整和运用其他载体,并按照最优化原则来选择和配置多种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实现理想信念教育诸载体的有机整合。

3.3 理想信念教育载体运用要开发创新点

一些传统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另一些则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转化成新的形式,获得新的内容和意义。比如课堂教学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传统的教学载体中引进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先进技术,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大学生被称为“APP一代”[14]。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登微信,通过网看新闻、看视频,这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通过创新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运用网络公共课、微课等新的教学载体,通过终端设备,使大学生在校园里、家里、公交车上都能进行学习,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4 结 语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石和实践基础[15]。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不断吸收新观念,恰当开发并运用新载体,让时代的强音真正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使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